伊爱屋 > 友情文章 > 友情文章
交什么样的朋友有益

朋友相知,情同手足。不离不弃,死生相契。真正的朋友把友情看得比生命还重。真正的友谊是在暴风骤雨中浇灌出来的,是在冰雪严寒中冻结出来的,是在波峰浪谷中冲刷出来的,是在悬崖峭壁中历练出来的,是在坎坷不平中颠跛出来的,是在艰难险阻中跋涉出来的。风雨过后见彩虹,患难之中方显朋友本色。

好朋友像一杯美酒,越品越有味;好朋友如优美的歌,越听越舒心;好朋友似明亮的灯,越看越亮堂,好朋友若延伸的路,越走越宽阔!

好朋友像奔流不息的江河水,总给你源源不断的力量;好朋友如柔和明媚的阳光,总给你融融不尽的暖意;好朋友似姹紫嫣红的鲜花,总给你幽幽不绝的芳香;好朋友若夏日浓密的绿荫,总给你丝丝不竭的清凉。你想得到这一切吗?那么请你先给予,然后才能获龋

冯梦龙说:“恩德相结者,谓之知己;腹心相照者,谓之知心;声气相求者,谓之知音,总来叫作相知。”古人把友情总结得多么精辟!没有切身体会绝对迸发不出这样的绝唱!

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情可谓恩德相结。马克思贫困潦倒,恩格斯为了帮助他完成《资本论》,毅然放弃了自己最爱的政治理论研究,强迫自己去经商赚钱,无偿资助马克思一家,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,使他功成名就,而自己却错失许多良机。如果没有恩格斯慷慨解囊相助,那么,马克思就会为生计忙得焦头烂额,也许《资本论》就不会诞生了。这样的大恩大德无以为报。大恩不言谢,不让朋友失望就是最好的回溃

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可谓腹心相照。他俩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,管仲在没有发迹之前家境贫寒,和鲍叔合伙做买卖,每次都比鲍叔多拿利润,但鲍叔从不介意,因为他知道管仲家贫,比他更需要钱财。可见鲍叔为人厚道,虚怀若谷,不计较蝇头小利。管仲曾动情地说: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叔也”。像这样善解人意的人谁不愿意与他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呢?后来,齐桓公想重用鲍叔,鲍叔力举管仲,谦虚地说:“我之所以不如管仲,有五个原因:宽大和善,爱抚人民,我不如他;治理国家不失准则我不如他;忠实守信,团结百姓我不如他;崇尚礼仪,讲究仁义,制定法令,我不如他;军中击鼓,振作士气,我不如他。”齐桓公听他举荐管仲,想起了陈年旧帐,还对管仲耿耿于怀,不满地说:“以前管夷吾曾经射中我的衣带钩,几乎要了我的命。”鲍叔劝道:“他也是为了主子才这样,如果您宽恕了他,让他回来辅佐您,他也会这样尽力。”齐桓公听鲍叔这么说,觉得有道理,不计前嫌,决定重用管仲。当时管仲在鲁国执事,齐桓公担心鲁国不放他回来,鲍叔献计说:“派使者到鲁国去请求,就说:‘我们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,齐国要把他押回去,当众杀了正法。因此来求你们。’这样就能给我们了。”齐桓公依鲍叔的计策,终于把管仲要回来了。管仲任相国后如鱼得水,大显身手,果然不负重望,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,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。诸葛亮出山前自比管仲和乐毅,可见管仲的治国之才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。但是如果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帮助,他也许终生被埋没,不过一介寒士罢了。管仲有这样的相知,也是他的造化,没事儿肯定偷着乐!结交这样的诤友,如韩信用兵——多多益善。

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可谓声气相求。伯牙在异国他乡做官,做为晋国使者出使自己的故国——楚国。为了饱览故国的大好河山,返回晋国时特意走水路。他高贵儒雅,在船上边观光边抚琴,不料琴弦断了,这将意味着不是要发生不测,就是有精通音律的高士听琴,伯牙想:这荒山野岭的哪能有高雅之士呢?想必是有盗贼要作乱。他提高了警惕,连忙派人下船到树林里搜寻,这时走出一个年轻的樵夫说是打柴晚归,听到有人弹琴,少住听琴。伯牙一看他穿着打扮土里土气,有些轻视:“山中打柴之人,也敢称听琴二字?”樵夫反唇相讥,伯牙听他说话不俗,考问他刚才所弹何曲,对答如流,伯牙很高兴,就约到船上叙话,但没有以贵宾的礼节相待,等到后来听他侃侃而谈而且不卑不亢,才改变看法,略有敬意,又抚琴相试,回答得准确无误,惊得伯牙推开琴,下座施礼,又问姓名,才知道叫钟子期。忙叫上茶,把他让到贵宾席上,又设宴款待他,越聊越投机,伯牙大有相见恨晚之意,提出义结金兰,子期以地位悬殊推辞,但看伯牙诚恳,就答应了,伯牙年长一轮为兄。两人彻夜促膝长谈,不觉天晓,依依惜别。伯牙送上礼金,两人约定一年后在此相会。伯牙回去后日夜思念子期,盼望相会,谁料次年此时,伯牙怀着渴盼的心情来此相会,抚琴呼唤知音,忽然乐音突变,转向凄婉,暗自思忖:也许是子期贤弟的父母有恙,所以不能前来相会了。于是下船准备去子期家里,遇一位老者,伯牙问路,巧得很,正是子期的父亲,他告诉伯牙,子期因白天打柴,晚上学习,劳累过度离世了。伯牙一听,自己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的知音销声匿迹了,顿觉五雷轰顶,昏倒在地,钟父叫醒他,扶着坐起来,他禁不住“怆然而涕下”,“牵衣顿足拦道哭,哭声直上干云霄”。他痛失知音,如同失去至亲至爱的人一样悲伤。他问老伯子期埋在哪里,要去祭奠。老伯告诉他说子期临终前嘱咐二老一定要把他埋在此地,以践前言。子期临终还念念不忘朋友信义,不枉结拜一常伯牙和老伯来到子期的坟前,抚琴一曲倾诉哀思,他痛心的是自己以后“欲取名琴弹,恨无知音赏”了,“巴人谁肯和阳春?”想到此,剪断琴弦,摔琴谢知音,发誓以后再也不弹琴了。临别时送给子期老父重金,并告诉他说回晋国后就解甲归田,接他们二老到自己家里颐养天年,代义弟尽孝。伯牙果不食言,说到做到了。这就是义气冲天的俞伯牙!尽管和子期只是一面之缘,但有“高山”牵线,有“流水”搭桥,得遇知音,岂可轻易错过?二人都把“义”放在心上,深知“义”的价值,因此彼此情牵,诠释了知音的真谛。“君子喻于义”,的确如此。

这样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现在几乎没有了。商品社会,友情贬值了,所谓的友情大都建立在“利”上,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……亲朋道义为财失,父子情怀为利休”。什么友情、亲情、爱情,都脆得如纸片儿,一撕就破;如薄玻璃,不堪一击。太史公司马迁早把凡尘参透了,不然怎能说出那么深刻的话来。

都说交友要慎重,但有的人往往好被利益趋使,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,不惜与一些势力小人沆瀣一气,结果使自己走入泥潭,不能自拔。这是被损友所累。

我们常说:“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”。诚然,“人以类聚,物以群分”。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”。“不是冤家不聚头”,不是君子不牵手。孔圣人告诫我们交友要交“益者三友”,何谓益者三友?即:“友直,友谅,友多闻”。友直就是真挚正直的朋友;友谅就是宽宏大量的朋友;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的朋友。一生中如果能交几个这样的朋友,如虎添翼,会大有裨益。千万不要交“损者三友”,何谓损者三友?即:“友便僻,友善柔,友便佞”。友便僻就是没有涵养、脾气暴躁的朋友;友善柔就是没有主见、优柔寡断的朋友;友便佞就是没有真心、奸诈谄媚的朋友。如果与这样的朋友为伍,不吃亏上当、不误入歧误、不摔跟头才怪!如果交友不慎,会遗恨终生。“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”。孙膑就是误交了庞涓这样的恶友,才使自己屡次被他陷害差点送命,落下终身残疾,不能站立。他和庞涓是同学,师从鬼谷子。两人八拜结交,但庞涓阴险歹毒,口是心非。他下山前对孙膑说:“我们情同手足,这一去,魏国如能重用我,一定迎取孙兄,共同建功立业,也不枉来一回人世。”等到他到魏国应聘成功,做了大帅,执掌兵权,功勋卓著后,却把孙膑忘到脑后了。幸亏墨子了解孙膑,向魏王推荐,魏王才派使者到山里隆重迎请他出山为魏国效力。孙膑诚实正直,以为是庞涓在魏王面前替他美言了呢。这时他已经把老师秘密传授他一人的孙武兵法熟记于心,军事理论水平远远超过了庞涓。他怀着感激之情,到了魏国先去拜访老同学。庞涓表面高兴,心里却嫉妒他的才能。魏王封孙膑做副将,位居庞涓之下。庞涓担心他取代自己的职位,进言制止:“我与孙膑,同窗结义,他是兄长,怎能屈居副职在我之下呢?不如拜为客卿,待建立功绩,赢得国人的尊敬后,直接封为军师,那时,我愿让位,甘居孙兄之下。”

他的这番话,表面看是为孙膑着想,实际上是大大削弱了孙膑的权利。“客卿”不过是享受高级礼遇的属臣,对国家大事有参与权,没有决策权,有名无实,怎么能同副将比呢?庞涓这一着够阴损的!这还不算,最损的是他对孙膑起了杀心。因为魏王让他俩进行军事演习,孙膑布的阵法,庞涓看不懂,私下问他,孙膑没有防备,如实告诉他,他抢先去告诉魏王,孙膑后告诉魏王,魏王以为他俩实力相当,没有想到庞涓有猫腻。

庞涓意识到自己的危机,加紧了陷害孙膑的步伐。设连环计把孙膑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,先挖去他两个膝盖骨,又在他脸上刺“私通敌国”四个字,还装出一副救星的丑恶嘴脸,引诱孙膑忍着剧痛为他写孙子兵法。而可怜的孙膑还蒙在鼓里,仍然拿这个挨千刀的当恩人,后来,一个服侍他的小男孩知道了庞涓的歹意,告诉了他,他才如梦初醒,只好装疯卖傻,瞒过了庞涓,被齐国大将军田忌救了,回到齐国,齐威王封他为大将军,他因自己残疾推辞了,要求当军师。最终,庞涓恶贯满盈,被乱箭穿身,死于孙膑的计谋之下,罪有应得。

本来孙膑是正人君子,如果庞涓以诚相待,孙膑会毫无保留地把孙子兵法传给他,两人的友谊也会与日月同辉,与山河同在。可庞涓偏偏选择了背信弃义,留下千古骂名。

像庞涓这样的恶友百害无一利,趁早远离,免得身受其害。

于丹教授说:“真君子从不攻击他人,他只拓展自己”。我们交友在审视、挑剔别人的同时,别忘了修身养性,做一个真君子,不断地拓展自己,以赢得更多的朋友。